补脾最厉害的食物! 比小米强多了, 常吃补脾益胃, 增强抵抗力
南方的老李头,年近六旬,吃饭不香,总觉肚子胀,动不动还拉肚子,常年靠小米粥“养脾胃”,却始终不见好转。脾虚,真的就靠小米这一口粥撑着吗?
小米虽好,真是补脾的“扛把子”?还是说,有比小米更厉害的东西,却被我们忽略在厨房角落?一个简单的食材,或许就是走出脾虚泥潭的“钥匙”。那它到底是谁?又为何被称为“补脾界的隐藏高手”?让我们走进脾胃的世界,重新认清“补”的门道。
传统一点的说法,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掌管着气血的生化之源。倘若脾虚,百病丛生。现代医学虽不再用“脾虚”一词,却也早已证实脾胃功能紊乱与免疫力低下、营养吸收障碍、肠道菌群失衡等紧密相连。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微生态、胃肠免疫、营养代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逐步揭示出一个事实:调理脾胃,不仅仅是养胃这么简单,更关乎全身健康的根基。
脾虚的表现,远不止没胃口、拉肚子这么简单。人一旦脾弱,常常会感到四肢乏力、精神倦怠、口淡无味、舌苔厚腻、面色萎黄。
中医讲“脾虚生湿”,湿气重则困倦、头重身乏,如同背上背了个“无形的锅”。
现代研究表明,长期脾虚者,胃肠道菌群容易失衡,致病菌乘虚而入,免疫系统防线薄弱,各类慢性病也就如影随形。
在全国各地,脾虚问题表现形式各异。北方人多肉食厚味,易伤脾胃阳气;南方湿热之地,湿气重,伤脾化运;西南山区饮食偏寒,脾胃易受损;而东部沿海,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因此,调补脾胃,不能一招通吃。
老百姓常说“药补不如食补”,可也不能乱补。大多数人一提补脾,就想起小米粥、山药泥、红枣汤,这些确实温和,但靠它们单打独斗,想把“脾胃军团”扶上正轨,未免有些力不从心。
有一种食物,虽不如小米名声在外,却在多项现代研究中被证实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消化酶活性、提高免疫力的综合作用,它就是——扁豆。
扁豆,这个在很多南方家庭中被当作普通配菜的豆类,其实自古就被中医视为“健脾祛湿”的上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现代研究更进一步揭示其抗氧化、抗炎、提高小肠绒毛吸收能力等多重功效。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扁豆提取物中富含的黄酮类物质,能显著提高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群过度繁殖,从而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所致的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
这种调节作用,正是“补脾”的现代医学体现——优化消化吸收环境,增强免疫屏障。
更有趣的是,扁豆还含有一种被称为“扁豆多糖”的天然益生元物质,能在小肠内被选择性利用,刺激肠道产生更多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是肠道黏膜细胞的“食粮”,不仅能修复受损的消化道黏膜,还能降低炎症水平,减少“肠漏”现象。
这扁豆的好处,远不止此。根据《中华食疗研究》2024年第3期的一篇综述文章指出,扁豆蛋白中的某些肽段,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从而对抗因脾虚导致的免疫力低下。换句话说,常吃扁豆,不但能补脾,还能打造一道坚固的“免疫长城”。
四川宜宾一带有句老话:“扁豆炖肉,熬出精神头。”这句话背后藏着生活智慧。扁豆与肉类同煮,不但能中和肉食的燥热,还有助于蛋白质的吸收利用。再比如广东人爱煲的“扁豆鲫鱼汤”,不仅健脾祛湿,还适合脾虚湿盛、腹胀乏力的人群饮用。
福建沿海则有“扁豆粥”,多用白扁豆与薏米、芡实共煮,清润不腻,适合湿热体质的老年人。而在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喜欢用黄扁豆炖南瓜,颜色鲜亮,口感绵软,长期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虚型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扁豆虽好,但也要讲究吃法。生扁豆中含有皂苷和植物凝集素,食用不当容易引起腹胀或恶心,一定要煮熟煮透,忌用急火快炒,宁可慢炖细熬。
此外,脾虚而伴有大便溏泄者,扁豆宜与健中益气的药材如党参、白术共煮,更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有研究指出,长期脾虚者,其肠道菌群中拟杆菌数量下降,厚壁菌门比例升高,导致短链脂肪酸合成下降,免疫功能紊乱。而扁豆中的益生元成分正可以扭转这一趋势。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营养系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扁豆摄入能显著提升肠道内丙酸和丁酸的生成,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免疫性肠病”的症状。
再说回小米。小米确实是温和养胃的好物,但它主要作用在胃部,偏于“养”,而非“补”。
而扁豆,则兼备“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的多维功效,更适合脾虚夹湿、免疫力低下、反复感染的人群长期食用。简单说,小米是“保姆”,而扁豆是“教练”,一个补过头容易“养懒”,一个则能“激活引擎”。
如今快节奏生活下,外卖、宵夜、熬夜、情绪焦虑,早已把“脾胃”这块基石折腾得七零八落。一个人再强壮,若脾不能运、胃不能纳,终究是“空中楼阁”。扁豆这位“补脾黑马”,低调却实用,真正做到了“养在深闺人未识”。
饮食调理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补好脾,还需从生活起居、作息习惯、心理状态等多维度下手。脾主思,思伤脾,焦虑过度、思虑劳神,都是脾虚的重要诱因。要想从根儿上调好脾胃,除了吃得对,还得“心宽体胖”。一顿扁豆汤,一口慢粥,一个好心情,三者结合,才是补脾的“黄金搭档”。
所以,别再一味迷信小米那一碗粥了,真正能“补得住”的,往往是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老朋友。扁豆,不应只是厨房的配角,它值得一个主角的地位。它不只是“补脾界”的黑马,更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容易被低估的宝藏。
参考文献
[1]李志明, 王慧, 胡小兰, 等. 扁豆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及小鼠脾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3, 17(11): 842-846.
[2]王艳, 孙晓红. 扁豆多糖对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4, 60(2): 74-79.
[3]陈斌, 高原, 刘佳欣, 等. 一种基于扁豆蛋白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J]. 中华食疗研究, 2024, 32(3): 101-105.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